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戈壁滩上写传奇
来源:山东九游会老哥一公司 作者:陈婷 时间:2025-08-06 字体:[ ] 分享:

当下,在宁夏灵武市的荒滩深处,一场与时间竞速、与困难较量的硬仗正悄然打响。这里,就是宁夏“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煤电工程——宁夏电投永利项目所在地,规划建设两台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发电机组,由山东九游会老哥一公司承建,作为地方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它承载着区域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

而它的建设,也注定不是一场寻常之战,山东九游会老哥一公司永利项目团队,用智慧和汗水在戈壁滩上书写传奇。

重压之下有办法

永利项目建设的最大难题,是工期紧、任务重。两台机组同步建设、同步并网投产,这绝非简单的“1+1”,而是一场“齐头并进、同时登顶”的极限挑战。更为复杂的是,这是山东九游会老哥一公司首次承建钢X柱支撑间冷塔,在这个“新课题”下,项目部无现成经验可循,从钻研图纸到现场实施,事事都要从零摸索、步步都要用心落子。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进场伊始,项目经理王猛就定下了基调:摒弃等待,主动谋划、迎难而上。“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经验,就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

间冷塔施工是最先迎来的挑战。作为全厂结构最为庞大、工期安全受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标志性建筑物,其施工进度和质量直接关乎后续冷却系统安装及整套调试节奏。面对这块“硬骨头”,项目部从一开始就提出目标:必须一次成优、一步到位。

为高标准完成这一重大工程,项目团队深入钻研图纸、查阅案例,借鉴同类施工经验,在细节里一点点打磨方案。他们对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进度安排和成本管控进行系统策划,把庞杂的结构一层层拆解,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构件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在钢管X柱的制作与吊装中,充分利用BIM建模和电脑放样,像搭积木一样精准对位、步步推进。不到三个月,基础和X柱拔地而起,节省了近一半工期,也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先机。

作为公司承建的首台上锅厂660兆瓦超超临界塔式锅炉,锅炉钢架板梁顶高达103.5米,且两台机组同步施工、齐头并进,施工难度陡增、协调压力成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吊装前,项目团队组织多轮图纸审查与深化设计,将“二维图纸”升级为“三维模型”,在电脑里先进行一场“数字试吊”,对风速影响、设备位置、行车路径统统模拟到位,以确保在现场施工时,实现设备配置、人员调度、吊装顺序一一对应,做到施工快而不乱、稳中有序。功夫不负有心人,锅炉吊装进度再一次实现“超预期”:1号锅炉钢架于5月29日提前17天启动吊装,2号锅炉钢架也于6月11日提前4天顺利起吊,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如果说间冷塔和锅炉钢架是高空的主战场,地下的循环水管道工程则是另一场隐蔽却关键的“硬仗”。

这条长达1500余米的循环水管道贯穿整个主厂房施工区域,常规施工需整体开挖、统一试压,工期冗长、干扰频繁。项目技术团队另辟蹊径,在深入研究规范、与各方充分论证后,创新性地以100%超声检测替代水压试验,相关方案获得设计单位、监理各方一致认可。方案落地,施工节奏豁然开朗:边开挖、边检测、边回填,分段推进,一气呵成。不仅大幅缩短了整体工期,更有效突破了场地瓶颈,避免了“水压试验”对全局进度的拖累,如今,管道安装正快速推进,整个地下系统已步入“滚动加速”节奏。

双机组同步建设的最大难点,还在于精准地协调调度。钢架起吊、锅炉开挖、循环水管安装……每一道工序都在同时推进,各项作业交织如网,这不是按部就班的“排队施工”,而是一场多线并进的“立体攻坚战”。为此,项目部将现场科学划分为“作战区块”,实施分层管控、穿插推进。每日调度会逐一分析次日“冲突点”与“资源撞车”风险,确保现场“动而不乱、快中有序”。

正如王猛所说:“不是一味求快,而是通过科学预判、技术优化,把本不属于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的时间‘挤’出来。”

降本增效有妙招

“开源有难度,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就从节流做文章。”项目从进场之初,就积极响应公司党委“党建引领平均每个项目节省100万”主题实践活动,把降本增效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工程建设的“落脚点”。

项目启动,临建先行。根据业主要求,全部临建设施须采用全新组合箱房。若全部新购,仅材料费用便高达900余万元。为此,项目领导积极与业主多轮沟通协商,并结合西北公司周边已完工项目的资源情况,最终统筹协调,从内蒙宝丰项目、枣矿红敦界项目调拨宿舍板房,盘活现有资源。

说干就干。项目部迅速调配车辆和人手,不到一周,这批“返聘板房”便在永利项目重新拼装成型,变身为稳固实用的办公区和宿舍区。此举不仅节省了采购与施工成本,还将原本三个月的临建建设周期压缩至一个月,大幅降低开局成本,为后续工程进场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一仗,项目团队用“动手动脑”换来了“高效节流”,打响了降本增效的第一枪。

第二场硬仗,是材料采购,尤其是钢筋采购。建材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次波动,成本就可能多出几十万。项目采购组召集专题会议,现场讨论气氛激烈——到底如何才能节约成本。

经过市场考察调研后,与业主多次协商沟通,在满足图纸设计的前提下,最终征得业主同意,引进周边三家钢厂,增补进钢筋采购短名单,最终钢筋采购价格比原施工合同短名单内供货商的供货价低100-130元/吨,仅此一项采购模式,就为项目钢筋材料节省成本200余万元,真正做到了“把钱花在刀刃上”。

精打细算还从施工现场延伸到了办公生活区的每个细节,“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都被纳入了考量之中。

在配置空调系统时,充分考虑能耗等因素,经过精心比选后,采用空气能环保型空调,冷热双效、能效比高、噪声小,运行成本比普通空调节省三成以上。

在生活污水处理上项目部也动了脑筋。以往污水外运至第三方处理站,费用高、效率低。现在直接上岗一套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后产生的中水就地回用,用于施工降尘、厕所冲洗、路面清扫,节省了大量污水处理费用。

从材料到工艺、从生活区到主设备,这套“精打细算”的组合拳,没有一个是“拍脑袋”定下的,而是来自项目团队脚下的泥点、手里的数据和脑中的思考。这一笔笔“节流账”,换来了更高质量的管理水平、更高效率的项目推进,也换来了项目上下“勤俭干工程”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

精益求精树标杆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建筑工地一直都是“灰头土脸”的,可走进永利项目,却像进了一个花园式工地的“样板间”:现场干净整洁、分区有序、标识醒目、工艺规范。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项目的匠心管理。

为把控每一处施工质量细节,永利项目采用“样板引路”管理机制,打造出施工现场的“质量示范区”。

“锅炉钢架安装如何快速找正?平台栏杆多高才合规?油漆刷几遍才能达标?……”这些原本靠口头交代、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如今全都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展示。

每个关键节点,都立起样板实物,每项样板还配了“身份证”:工艺要求、材料参数、注意事项图文并茂。工人对照样板施工,清清楚楚,标准统一。清水混凝土、平台梯子、锅炉钢架等一批批样板“先头兵”,成了后续施工的质量参照,也成为永利项目“模块化”“模板化”管理的生动写照。

不止于传统管理的升级,永利项目更将“精益求精”的理念融入“智慧工程”的探索中。在这里,智慧工地建设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真正改变了现场管理模式。

施工现场布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塔吊风速仪、无人机巡检设备、安全语音播报器等一整套智慧管理工具。特种设备实现人脸识别认证、塔吊/电梯参数实时监控,安全管理从“人工巡视”变成“智能预警”。

正是这一点一滴的较真劲,让永利项目多次在业主月度评优中获评“安全文明示范标段”,连续多轮捧回流动红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从烈日灼灼的施工现场,到灯火通明的会议室,从优化设计的头脑风暴,到反复试验的一遍遍推敲,从成本控制的点滴精算,到现场施工的高效推进……永利项目团队,正在用一项项高效务实的行动,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工程建设者的奋斗答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