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辽河岸畔筑长堤
——写在辽河干流防洪提升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成之际
来源:水电十一局 作者:王梦琪 时间:2025-07-06 字体:[ ] 分享:

铁臂横分浊浪空,大堤百里锁蛟龙。

谁持玉尺御辽水?一道长堤夕照中。

2025年6月30日,作为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土建施工十一标主体工程全部完成,项目正式进入验收阶段,为流域防洪体系构筑起坚实屏障。

从穿堤建筑物新建到险工险段综合治理,从料场后期复垦到鱼道生态修复,再到防汛道路全线修筑,项目建设者们以精密测量为引,以创新技术为刃,以质量安全为基,在复杂条件下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匠心测量定乾坤

辽干十一标全线工程内容包含穿堤建筑物治理13座,险工险段治理7处,堤防加培、双台子河闸鱼道、料场吹填、32公里防汛路等多项工程。沿线长度52千米,涉及村庄20个,面临测绘难度大、线路长、空间广、雨季长、交通道路狭窄等诸多“拦路虎”,这些难题就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将建设者们层层围困。

“在这里搞建设,就像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但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测量队队长冯贵元望着湍急的河流感慨道。

位于盘山县孟家、棠树、段家和榆树四块料场的土方挖运及吹填工程,占地面积达数百公顷,规模宏大,场地开阔。建设初期,测量员们需要在这片区域内进行原始地形复测,按照每10米一个测点的标准进行精准布设。一天下来,他们往往蓬头垢面,收工返回驻地后,还要及时把当天的测量资料整理出来,并计划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如此往复是那段时间测量员们的工作常态。

土方吹填河滩段路基松软,由于场地长期积水,表层形成了深浅不一的淤泥层,这些淤泥块往往与硬质地面难以区分,测量员们常常陷入“走一步陷一步”的困境。

2024年冬天,凛冽的寒风咆哮着撕扯着人的衣服,宽阔的地域没有任何可以给现场人员带来遮挡的物体。“有一次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联合技术质量部在料场进行技术交底时,就不慎踩入一个隐蔽漩涡,冰冷的河水瞬间没至大腿根部。当时作业点距离项目部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大家就想着坚持坚持,把工作都交代清楚再回去换衣服。”测量员李龙飞边回忆边说道。返回项目部时,裤腿的冰水已经冻成冰碴,这份坚守与担当,正是整个项目团队攻坚克难的缩影。经过连续一周的奋战,测量团队终于建立起严密的控制网,完整记录了区域的高程、范围及面积等数据,为后续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和计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测量战士们以脚步丈量大地,用数据勾勒未来。他们迎风斗雪、披荆斩棘,在泥泞中坚守,在寒风中前行,用专业与汗水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技术创新破困局

面对紧迫的工期、复杂的水文条件和高标准的防汛要求,技术创新成为破解施工难题的关键钥匙。项目团队通过水工建筑物装配式预制构件施工工艺和装配式防洪墙施工工艺研究,在穿堤建筑物快速安装和防洪墙高效防护两大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穿堤建筑物建设须在汛期前完工并满足灌溉需求,但受施工窗口期短的限制,需避开春耕、秋收等农忙时段,且盘锦冬季漫长,有效施工期少,严重制约工程进度。”项目总工程师易磊介绍道。黄金施工期仅3个月左右,若再遇上暴雨等天气影响,以及土方开挖和地基整形所需时间,后期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就会变得极其紧张。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面对悠悠辽河水,为保证防汛安全,技术创新迫在眉睫。项目团队团结一心,整合所有力量,经过反复开会研究,实验论证,通过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实现标准化生产,现场采用模块化拼装技术,能够大幅简化施工流程。装配式施工工艺不仅提高了构件精度和品质,更通过集中养护确保了混凝土浇筑质量,使建筑物使用寿命得到保证。

“盘锦地区汛期降雨集中、水位暴涨,存在很大的防汛挑战。国内工程多采用传统人工沙袋堆积方式进行抗洪,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挡水高度调节有限,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必须想出一个更优的施工方案。”时任项目副总工程师袁帅愁眉紧锁,为了尽快破局,他带领技术质量部查阅文献、分析案例、邀请专家、召开碰头会、同监理设计沟通,常常忙起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技术团队两个星期的不懈努力,凝聚着大家心血的装配式防洪墙施工关键技术报告一经上报,便被业主采纳。在辽河左岸大堤兴隆台区域4.7公里范围内采用的预制构件拼装,既确保了防洪墙的止水效果和结构稳定性,又攻克了复杂环境下连续施工的难题。在显著提升防汛效能的同时,兼顾了工程的整体协调性与美观性,为区域安全度汛提供了可靠保障。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只要拿出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斗姿态,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项目负责人刘亚宁坚定地说道。2025年5月21日,装配式防洪墙全部安装完成,它的成功应用,也标志着防汛工作迈入标准化、高效化的新阶段,为沿河群众筑起了一道“会思考”的钢铁防线。

在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的大舞台上,创新创造力得到了充分释放,《水工建筑物装配式预制构件施工工法》《装配式防洪墙施工工法》《河道险工险段软体柴排施工工法》等技术创新成果奏响着精彩的乐章。三年来,项目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省部级工法6项,公司级科技进步奖10项、工法8项、公司级群众创新1项,在省级期刊发表技术论文6篇。

为民答卷映初心

“以前每到汛期,夜里听着洪水声都不敢合眼。现在看着这结实的工程,就像给村子穿了件‘铁布衫’,咱们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当地村民王大爷说道。

漫步于大堤之上,习习和风从河面吹来,给人满满的舒心与惬意。如今,在大堤上散步,已经成为不少当地居民的日常。“从沙岭镇到吴家镇堤顶防汛路面长达31.5公里,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将路基拓宽至标准宽度,于大堤两边的护堤边坡上撒上草籽,种上丰富的植被,现在葱茏绿色的大堤变得美丽又养眼!”综合办公室主任李绍红自豪地说道。

在辽河防洪提升工程建设中,每一项工程节点都承载着重要的功能使命。防汛道路的建成投用,为抗洪抢险构筑了一条生命通道,在汛情紧急时刻,这条“抢险动脉”将保障人员、物资和设备的高效输送。鱼道工程的顺利投运,打通了鱼类洄游的生态廊道,有效促进了辽河闸上下游鱼类种群的基因交流。穿堤建筑物的如期完工,不仅为防洪度汛筑牢了坚实屏障,更为区域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土方吹填工程的生态修复,将淤泥水坑还原为旱地,为辽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这些工程的协同推进,共同绘就了一幅防洪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壮美画卷。

沃野千里间,一条蜿蜒的玉带纵贯南北,崭新的堤岸,整齐的护坡,粼粼的波光……悠悠辽河正在重现昔日的风韵与活力。从辽河故道的夯土筑堤,到滨海湿地的生态筑基;从先民治水的智慧传承,到现代工程的创新实践。这条孕育了辽河文明的古老水系,也见证了一代代治水人前赴后继、砥砺奋进的壮举。

安全河、生态河、景观河、文脉河、幸福河……如今千年辽河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记录着九游会老哥人在辽河畔写下的水利建设新篇章。

防汛路水稳层铺设

双台子河闸鱼道进口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