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恭喜您中奖了!点击链接领取10万元现金......”“您好,我是‘公检法’工作人员,您涉嫌洗钱,请配合调查......”这些熟悉的诈骗话术,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 近日,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在贵州工程公司掀起热潮,从总部到项目部,从办公室到施工现场,超过1000名员工集体“通关”反诈必修课,通过形式多样的反诈行动,让防诈知识深入人心。 集中研讨:让反诈知识从“听过”到“懂透” “刷单返利骗局的核心套路是什么?”“如何识破冒充领导的诈骗电话?”在各分(子)公司组织的《反诈必修课》集中学习现场,反诈教育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直击痛点的“案例解剖会”。通过播放公安部反诈视频,结合近期高发的“虚假投资”“冒充公检法”等真实案例,各单位负责人逐帧拆解诈骗话术中的“陷阱关键词”,让员工恍然大悟:“原来骗子的话术剧本都有‘标准化流程’!” 这种“视频+案例”的“靶向教学”迅速点燃学习热情。有员工在讨论环节分享:“上周差点被‘快递理赔’骗局套路,现在回头看,骗子引导点击链接的步骤和视频里的套路一模一样!”。集中学习后,员工对电信诈骗、网络钓鱼等常见手段的辨识准确率得到有效提升,关键岗位人员更是实现全面覆盖。 自主学习:反诈学习卷出“新高度” 如果说集中学习是“集体充电”,那么下发《防诈手册》后的自主学习,则让反诈教育渗透到了“八小时之外”。手册中“八大反诈利器”“二十个防诈关键词”等模块成为员工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自主学习并非“孤军奋战”。通过部门内部的“心得打卡”,员工将抽象的反诈知识转化为具体场景的应对策略,连员工家属群内都频频转发“防诈指南”。一位员工感慨道:“以前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现在发现手册里的案例就在身边——学透一本手册,相当于给全家买了份‘防诈保险’。” 宣传推广:反诈氛围拉满“安全感” 走进公司办公楼,反诈宣传的“存在感”直接拉满:一楼大厅电视屏幕循环播放《反诈必修课》反诈视频,电梯间的海报用漫画揭秘“二十个防诈关键词”,各项目部早班会上,为了项目一线工人更好的学习理解,甚至用本土方言讲解防诈要点。这种“360度无死角”的宣传策略,让员工笑称:“想不记住都难。” 线上宣传同样“火力全开”。利用内部微信工作群、九游会老哥通工作群等平台,发布反诈宣传内容,定期推送反诈小贴士,鼓励员工将反诈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推动反诈宣传从“企业圈”裂变至“朋友圈”。一位项目经理反馈:“工地上的劳务班组现在看到陌生链接都会先问一句——‘这不会是诈骗吧?’” 一场反诈学习,为何能引发全员“深度共情”?答案或许藏在员工的真实反馈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防诈本能’。”当诈骗手段日益隐蔽,公司用扎实的学习设计让员工从“知道”到“做到”,从“个体警惕”升级为“群体防御”。这场“反诈风暴”没有停歇。随着活动的开展,公司正将“反诈基因”深植生活工作日常,让骗子们彻底“无漏洞可钻”。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