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

 首页    >  资讯中心   >  社会责任
洛南上庙村:产业扎根沃土 生态绘就底色 责任温暖民心
—— 乡村振兴路上的“三维”答卷
来源:水电十五局 作者:师吾句 时间:2025-07-11 字体:[ ] 分享:

初夏的洛南县上庙村,青山叠翠,核桃林郁郁葱葱,田间的贝贝南瓜藤蔓正沿着竹架攀爬。在村头的九游会老哥文化广场上,刚结束义诊的老人们笑着谈论着血压血糖的检测结果,广场旁的公示栏里,“五美院落”的红榜格外醒目。这个曾经的脱贫村,正以产业为笔、生态为墨、民生为纸,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着动人图景。

产业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蝶变

清晨的阳光洒在上庙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刘民喜正忙着给天麻菌棒排水。“以前种玉米就够吃个饱,现在跟着工作队种天麻,年底还有分红,日子有奔头!”他的话道出了村里产业变革的实效。

水电十五局驻上庙村工作队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核心抓手,构建起“传统产业稳根基、特色产业拓新路”的发展格局。针对村内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的特点,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巩固提升中药材种植规模,同时瞄准市场需求,培育特色养殖新业态。今年新增的3户飞鼠养殖户,存栏量已达200只,预计每户年增收可达2万元。“飞鼠的粪便为珍贵中药材‘五灵脂’,工作队还帮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联系了技术员指导,心里踏实!”养殖户车金虎算起收益账,笑意盈盈。

为破解“小散弱”难题,工作队创新推行“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投资5万元试点的1亩贝贝南瓜和1000窝天麻,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看得见、学得来”的种植样板,更建立起“集体示范+农户跟进+订单保障”的产业链条。截至目前,村里已完成15万元消费帮扶,春节前通过驻村第一书记贺俊对接水电十五局所属单位,推销农户们种植的特色农特产品,水电十五局一公司采购11.4万元,水电十五局路桥公司采购4.5万元……一下让上庙村的核桃、土蜂蜜等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技能赋能与政策激励双管齐下。工作队对接镇社保站组织张双虎等6名村民参加技能培训,从家政服务到烹饪技术,让村民“手握技能闯市场”;落实“雨露计划”资助杜佳怡等6名在校生,每人每学年3000元,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开展产业奖补申报统计,用政策杠杆撬动村民发展热情,让产业振兴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生态环保:守护绿水青山的“上庙实践”

“以前下雨天山路泥泞,现在不仅路好走了,村里还跟花园一样!” 漫步在1.5公里长的美化村道上,村民秦大爷指着路边的指甲花说。这是上庙村以生态为底色,绘就宜居画卷的生动缩影。

护林护绿是生态保护的“先手棋”。5月底,工作队协助完成停伐管护山林面积统计核对并上报,用精准数据守护绿色屏障。“每棵树都像村里的‘绿色银行’,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不仅要守住,还要管好。”驻村队员冯健康说。为应对自然灾害风险,工作队加大玉米、核桃等作物保险,以及房屋、小额意外险的宣传收缴力度,构建起“生态保护+风险防控”的双重防线,今年已累计为村民办理各类保险200余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安全靠山”。

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颜值”与“气质”双提升。村里修订完善《一约四会》,通过院落会、平安夜访、微信群推送等方式,遏制高价彩礼、建房攀比等陋习,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定期开展“五美院落”评比,从庭院整洁到垃圾集中清运,让“美”的标准走进每家每户。如今,走进上庙村,错落的民居外墙上画着乡土彩绘,村里定点摆放着垃圾箱,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洁净美”。

防灾减灾筑牢生态安全网。4月份以来,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火防汛应急小分队,先后5次参与邻村山林扑火任务,逐户宣传防火防汛知识。针对部分区域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配合镇政府做好隐患点治理,让村民在绿水青山中住得安心、过得舒心。

社会责任:用“精准服务” 织密民生保障网

“多亏工作队帮忙,我家孩子的学费有着落了,还找到了工作!”脱贫户郭米霞说起工作队,眼里满是感激。在她家中突发变故时,工作队及时将其纳入监测范围,落实“一户一帮扶干部两政策”,不仅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还帮她签订了村级公益性岗位。

防返贫动态监测是民生保障的“预警器”。工作队建立 “周监测、周研判、月综合研判”机制,第一书记贺俊带头遍访全村115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对因突发困难导致生活受影响的家庭,第一时间落实帮扶措施。今年已办结行业部门预警信息6人次,化解多起返贫风险。“不是等群众找上门,而是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_俱乐部贴吧主动上门找问题。”这是工作队常挂在嘴边的话。 健康与就业是民生幸福的“双引擎”。5月16日,工作队组织的免费义诊活动走进村头,为全体村民量血压、做检查、送药品,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医疗服务;通过对接企业资源,解决监测户杜永峰在西安就业,5月份养老及医保已按时发放到个人账户。此外,工作队完成全村345座自建房安全鉴定和饮水安全“敲门入户”大排查,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安”,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注入“软实力”。村里计划开展4次精神文明表彰,目前已完成2次,从“好媳妇”到“致富能手”,用身边榜样带动文明乡风;调解矛盾纠纷3起,成功率100%,让“小事不出村”成为村里的新风尚。在这里,物质富足与精神丰盈同频共振,绘就出“和美乡村”的幸福图景。

夕阳西下,上庙村的文化广场上响起欢快的广场舞音乐,远处的山林在暮色中更显苍翠。从产业帮扶的“造血”机制到生态环保的绿色实践,从上心贴心的民生服务到文明新风的浸润滋养,上庙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广。正如水电十五局驻村队员武旭东所说:“每一粒种子都在孕育希望,每一份努力都在成就未来。”在各方合力下,这座秦岭深处的村庄,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振兴答卷”。


【打印】 【关闭】